藻類細胞微型機器人研究中取得進展

Lab on a Chip 封面刊載沈陽自動化所微納米課題組科研成果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Lab on a Chip 以封面論文形式刊載了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在微型機器人和生物驅動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Programmable micrometer-sized motor array based on live cells。

藻類細胞是一類在水中自由游動的微生物,長度通常為十微米至幾十微米。從工程學的角度來看藻類細胞如同一個個微型機器人,它具有感知和驅動能力,能夠從周圍液體環(huán)境中獲取能量,并高效地將化學能轉化為其鞭毛的機械能,推動細胞自由游動。藻類細胞在水中都是任意游動的,如何實現(xiàn)其機器人化運動及向外界做功是生物學與機器人學交叉領域的難點問題。針對該問題,沈陽自動化所微納米課題組開展了藻類細胞微型機器人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此次獲Lab on a Chip封面刊載的論文,論述了微納米課題組在前期控制藻類細胞沿任意設定路線游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xiàn)了藻類細胞的陣列化旋轉。結合光誘導介電泳技術(ODEP),建立了藻類細胞在ODEP微環(huán)境中的轉動狀態(tài)模型和受力模型,實現(xiàn)了對藻類細胞的快速捕獲及陣列化旋轉,且通過改變光強可有效調節(jié)細胞旋轉速度。構建的藻類細胞旋轉陣列有望作為微尺度馬達陣列,在微流控及生物驅動領域發(fā)揮重要作用。

沈陽自動化所微納米課題組在微納米機器人、納米技術、生物技術等方面已開展了一系列研究,相關成果發(fā)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mall,Soft Matter,Applied Physics LettersIEEE 匯刊等國際期刊。此次論文在國際學術期刊Lab on a Chip 封面發(fā)表,是沈陽自動化所微納米課題組第十篇以封面發(fā)表的論文,表明沈陽自動化所在微納技術和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究不斷系統(tǒng)化和深入化,在國內(nèi)外的影響力穩(wěn)步提升,為未來取得更好的成果奠定了基礎。

Lab on a Chip 封面刊載沈陽自動化所微納米課題組科研成果
Lab on a Chip 封面刊載沈陽自動化所微納米課題組科研成果

 

藻類細胞定向旋轉陣列
藻類細胞定向旋轉陣列

 

來源: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

原文鏈接: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7/lc/c7lc00017k#!divAbstract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微藻是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綠色克星”與小麥生長的秘密盟友

微藻作為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綠色克星”與小麥生長的秘密盟友,正逐漸成為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在“鎘大米”等新聞引發(fā)公眾對食品安全和土壤污染問題的廣泛關注后,科學家們將目光投向了微藻這一古老而微小的生命體。微藻不僅能夠有效吸附和鈍化重金屬,還能通過固氮、釋放磷、分泌有機質等方式,為作物提供豐富的養(yǎng)分,從而提升土壤肥力和作物產(chǎn)量。…

Read More

小球藻的天然護膚魔法

在護膚界,“天然”“無添加” 已成為熱門關鍵詞。當我們在化妝品柜臺尋找成分純凈的護膚品時,一種微小的生物 —— 小球藻,正悄然成為 DIY 護膚界的新寵。這些直徑僅數(shù)微米的綠色單細胞藻類,不僅能在池塘中蓬勃生長,還蘊藏著強大的護膚能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揭開小球藻面膜的神秘面紗,探索它從實驗室走向家庭護膚的奇妙之旅。…

基于微藻養(yǎng)殖的污水處理技術 Read More

當污水遇見“綠色工廠”,一場顛覆傳統(tǒng)的環(huán)保革命

水是生命之源,但如今,水污染已成為全球性難題。工業(yè)廢水泛著刺鼻氣味,養(yǎng)殖場的糞污讓溪流變黑,城市下水道涌出的泡沫富含營養(yǎng),這些“暗瘡”不僅威脅著生態(tài)平衡,也影響著人類健康。然而,傳統(tǒng)污水處理方式往往面臨“投入大、耗能高、二次污染”的困境。就在人們束手無策之際,一群肉眼難見的“綠色工人”——微藻,悄然揭開了水污染治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