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藻類DNA,失明的病人可能很快就會復明

光敏蛋白可能是產生光敏細胞的光遺傳治療的關鍵。

Vivian Richter報道。

Rolando caponi/eyeem/Getty圖片

德克薩斯州的外科醫(yī)生希望利用一種名為“光遺傳學”的神經科學技術,在人類身上首次恢復盲人的視力。

試驗中的患者患有一種退行性疾病,稱為色素性視網膜炎,它會破壞眼睛里的感光細胞。

治療方法是在眼球中心注射病毒顆粒,這些病毒顆粒中含有DNA片段,這些DNA片段最初是從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中分離出來的,然后在基因上進行調整。

這種DNA編碼了一種被稱為“通道視紫紅質”的光敏蛋白,這種蛋白是藻類用來感知陽光的。但是,研究人員10年前發(fā)現,當植入動物的神經細胞時,當暴露在藍光中時,通道視紫紅質會促使神經發(fā)出指令。

在這項試驗中,研究人員將這種dna穿梭病毒瞄準視網膜上一層叫做神經節(jié)的神經細胞,將它們轉換成光傳感器,將視覺信號傳遞給大腦。

科學家說,這種療法可以在一個視網膜上產生至少10萬個感光細胞。

目前還不清楚這種療法會對人類產生什么樣的“視覺”,但之前的實驗已經表明,接受這種療法的失明老鼠會隨著圖像移動頭部。

由于通道視紫紅質蛋白只對藍光有反應,科學家們認為病人除了看到模糊的黑白之外,不會看到更多的東西。位于密歇根的初創(chuàng)公司RetroSense Therapeutics的首席執(zhí)行官肖恩?安斯沃思(Sean Ainsworth)表示,這可能足以“看到桌椅”或看到大大的字母。

眼睛是光遺傳學的完美候選者——畢竟,通道視紫紅質需要光來激活神經,而視網膜有足夠的光。不那么明顯的是,治療的另一個容易的目標是penis(看到藍色的光來代替一個小的藍色藥丸?)

神經科學家對這項試驗表示歡迎,他們說,這項試驗為最終利用光遺傳學來治療帕金森癥或嚴重的精神疾病鋪平了道路,方法是利用光纖向大腦中的神經發(fā)送光信號。

“這將是關于在人類身上進行光遺傳學研究的信息金礦,”巴爾的摩的神經學家Antonello Bonci告訴《麻省理工技術評論》。

本文轉自:微藻博士